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队伍 > 教授 >

我校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探索全新校企合作模式

为更好发挥我校在玉米育种科研与企业在知识产权维护、亲本繁殖和杂交种生产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大科研+大服务+大推广”的新型种业发展模式,促进我校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落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近日,我校“突破性玉米新品种协同推广”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与四川省农和智创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颇具创新性的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JA事业起航工作坊活动在我校圆满举行

11月19日下午,由JA举办的事业起航工作坊活动在川农成都校区圆满举行。 事业启航工作坊(CGW),是国际青年成就 (Junior Achievement,以下简称JA)面向青少年开设的精品课程,包括职业剖析、生涯规划、模拟面试等多项环节。由来自世界五百强以及其他名企的企业志愿者现身说法,和同学们分享职业选择以及发展的心得并提供建议,帮助同学了解与职业规划发展相关的技能以及如何培养职业精神等。该

唐祈林教授赴宁南县开展四川省肉牛养殖饲草料周年保障技术

唐祈林教授赴宁南县开展四川省肉牛养殖饲草料周年保障技术 为全面实施四川省肉牛养殖饲草料周年保障技术示范与推广计划,着力解决宁南县养殖户牧草困境,促进当地草牧业发展,缓解冬季草料缺乏的现状。近日,本项目技术首席、省玉米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唐祈林教授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朱永群副研究员到宁南县西瑶镇水库村和俱乐镇中心村开展了当地肉牛养殖和饲草料种植的实地调研和现场培训

我所研究生苟香建在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作报告并获奖

我所研究生苟香建在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作报告并获奖 2020年11月8日至10日,由华中农业大学承办的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在武汉欧亚会展国际酒店举行。此次学术年会以“粮食安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分设“作物基因挖掘与分子育种”“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绿色丰产高效栽培与乡村振兴”以及“作物信息与智慧农业”四个专题。共有来自全国1500余位作物领域的教授、学者相聚武汉,完成了会议安排

玉米所第二届实验知识技能大赛成功举办

10月18日下午2点30分,由玉米所研究生会和支委共同举办的玉米所第二届实验知识技能大赛在二教201会议室拉开帷幕。此次大赛本着“拼技能,増知识,促友谊,共进步”的理念,让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能多进行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培养课题组团队精神,并提高个人的实验技能。本次大赛共有十组参赛队员,由刘丹、吴锋锴和侯定垚三位老师担任评委。 大赛共有五个环节,分别是:综合必答题、幸运大转盘、动手题、抢答题和

玉米所又一篇论文在国际主流期刊《Plos one》上发表

以我所潘光堂教授为责任作者、沈亚欧副教授为第一作者、我校为唯一责任作者单位的科技论文《Genome Expression Profile Analysis of the Immature Maize Embryo during Dedifferentiation》日前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Plos one》(IF=4.41)上在线刊出(http://www.plosone.org/article

玉米所研究生会第四届成员招新工作圆满结束

9月15日下午3点,玉米所研究生会第四届成员招新宣传会在二教201准时开始。玉米所2014级全体新生参与此次会议。 招新宣传会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李振哲老师主持。首先,现任研会主席郭超对研会工作与活动做了简要介绍,分享自己过去一年在研会的成长体会。随后,自我介绍环节,各位新生踊跃发言,或沉稳、或幽默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气氛轻松活跃。各部门部长也在招新宣讲中各显神通,充分

玉米所第一届“川单杯”五球挑战赛圆满落幕

     2013年10月13日,由玉米所举办的第一届“川单杯”五球挑战赛圆满落幕。此次比赛本着“传递快乐”的理念,让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放松身心,增进了玉米所师生间的交流,并让每一位参赛者都得到了进一步锻炼的机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比赛为期三天,分别进行了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篮球赛、排球赛和足球赛的角逐。 赛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此次活动中收获很多,不仅尽情尽兴的锻炼了身体,增进了友谊

四川省牧区优质饲草种植利用新技术及种养结合新模式助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培训会在阿坝县举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实施《川牛羊(畜禽饲草)产业振兴工作方案》,以草牧业为抓手促进牧区乡村振兴。特邀省玉米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唐祈林教授及其团队成员,于5月11日-13日赴阿坝县参加由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办的牧区优质饲草种植利用新技术及种养结合新模式助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培训会。届时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农机研究院

玉米所系列学术报告会第二次报告顺利进行

  7月11日上午,玉米研究所系列学术报告会第二次报告在成都校区顺利进行,玉米研究所沈亚欧研究员与刘海岚副研究员受邀分别作了题为:“植物基因功能验证的单倍体策略”和“基因的水平进化”的学术报告。 沈亚欧研究员详尽介绍了检测突变位点方法的发展历程和各自的优缺点,并根据目前研究出现的问题,提出“植物基因功能验证的单倍体策略”,为植物基因功能的验证提供新的方法。刘海岚副研究员深入浅出地介绍“基因水平

玉米育种专家刘礼超研究员逝世

玉米育种专家刘礼超研究员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校玉米所退休教师、著名玉米育种专家刘礼超研究员因病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26日6时不幸于雅安逝世,享年85岁。 刘礼超,男,汉族,1935年8月出生,四川铜梁人,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956年进入四川农学院农学系56级学习,1960年毕业留校农学系遗传生统教研室从事育种教学科研工作,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于四川农业大学

荣廷昭院士荣获何梁何利基金2011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2011年度颁奖大会11月8日在北京钓鱼台举行,我校玉米研究所所长、玉米遗传育种学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农学奖”。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向大会致信祝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等出席颁奖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   本年度来自全国各行业的50余位科学家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励,其中有3位农业领域的科学家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农学奖

严吉明带队赴西双版纳推进旱地作物南繁育种中心建设工作

5月20日至22日,教学科研基地管理处处长严吉明带队赴我校玉米所西双版纳南繁育种基地实地调研基地运行和建设情况。严吉明一行实地考察和听取了副所长兰海关于南繁育种基地建设运行情况的汇报,并会同景洪市农业与科技局、景洪市国土资源局、勐罕镇曼法村委会等部门就推进我校“旱地作物南繁育种中心”建设工作进行了会商。各方对加快推进中心建设工作达成了共识,并对下一阶段相关工作做出了部署。  

荣老师与西双版纳育种基地留守人员共度元旦佳节

新年第一天,四川农大玉米所西双版纳育种基地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所长荣廷昭老师与何师母来到基地慰问留守的师生和工作人员,并与大家一起欢度新年。 基地工作人员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庆祝新年。餐前,荣老师和大家一起包饺子,并亲切的与同学们交流在基地上生活工作的点滴。在午餐时间,大家共同举杯庆祝新年的到来,同时祝愿荣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胡坤同学还幸运的吃到了包了硬币的好运饺子,赢得了新年的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