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

玉米所一项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通过鉴定

时间: 2014-05-29 点击次数:


5月27日上午,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玉米研究所潘光堂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西南玉米育种重要目标性状的分子鉴定与利用”进行成果鉴定。鉴定会由省科技厅成果处副处长康铭主持,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吴彬、校科技管理处处长曾维忠等、玉米研究所荣廷昭院士及项目组主要成员出席会议。

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农业大学戴景瑞院士、华中农业大学郑用琏教授、四川大学张义正教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徐明良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黄长玲研究员、四川省农业厅牟锦毅研究员和四川省农科院张彪研究员7位专家组成。

该项目针对西南玉米育种重要目标性状,在对收集和保存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表型鉴定和优异资源筛选基础之上,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育种手段紧密结合,重点对抗病性状(纹枯病、穗粒腐病)、资源高效安全利用性状(干旱、低磷、重金属)及特殊重要目标性状(雄性不育、转化受体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开展了QTL定位、基因克隆、标记开发与表达调控的系列分子机理鉴定。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剘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累计77篇、被SCI他引318次;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培养毕业博士23名,其中获得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项目组在近20年的研究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利用本研究的结果,鉴定、筛选和新选育西南区玉米杂交育种优良自交系10余个,组配育成高产稳产、多抗广适、优质安全、资源高效玉米新杂交种18个,在西南山地玉米区推广种植,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针对西南地区玉米育种重要目标性状的分子标记鉴定与利用进行了系列开创性研究,研究工作难度大、前瞻性强,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创新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玉米抗纹枯病、幼胚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耐重金属铅等性状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本成果在玉米育种中的利用。

 

上一篇:玉米所第二届英语角活动圆满落幕

下一篇:玉米所2014届毕业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