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

玉米研究所荣廷昭院士、唐祈林教授团队发表利用玉米-大刍草-摩擦禾异源六倍体MTP创制玉米矮秆新种质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阳 唐祈林 审稿人:兰海 时间: 2024-10-04 点击次数:


矮化性状代表着高产、耐肥、抗倒伏等优良特性,是小麦、水稻、玉米等多种农作物选育优良高产品种的重要研究方向。小麦、水稻的矮化育种取得了标志性的“绿色革命”,然而几乎所有绿色革命的成就都没有提及玉米的矮化育种。事实上,玉米矮化基因的研究与小麦和水稻起步大体一致,可是玉米矮化基因的创制及其育种应用仍充满挑战,迫切需要创新材料、开发新策略,挖掘和利用新的矮秆基因资源。本团队利用玉米M、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P和摩擦禾T三物种聚合体的玉米-大刍草-摩擦禾异源六倍体MTP为桥梁材料,与玉米杂交、回交创制抗病虫、耐逆等重要农艺性状的MTP-玉米渐渗系种质,发现了系列的新半矮秆性状材料,或许是助力培育突破性矮秆玉米的一种新选择。

2024104日,四川农业大学唐祈林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植物学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Q1/IF=10.1)发表了题为“Maize-Tripsacum-Teosinte allopolyploid (MTP), a novel dwarf mutant inducer tool in maiz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利用玉米-大刍草-摩擦禾异源多倍体(MTP)创制玉米矮秆种质的新方法,并以创制的一份矮秆种质为案例,揭示了矮秆基因的变异来源、矮化产生的分子机制及其育种潜力。

玉米-大刍草-摩擦禾异源多倍体MTP创制玉米矮秆新种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因源。本研究从MTP与玉米创制渐渗系种质中发现了10余份矮秆材料,对其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5份半矮秆材料进行了系统的等位性、遗传方式和激素响应的鉴定,它们均与玉米矮秆Br2基因不等位,且5份种质的矮化基因相互也不等位;5份半矮秆种质以单基因遗传控制为主,激素响应分别为赤霉素敏感型、油菜素内酯敏感型、赤霉素和生长素不敏感型等类型。

新型玉米矮秆基因d024的变异来源、分子机制和育种潜力。对早期发现的MTP-玉米矮秆种质库中d024材料进行了基因的变异来源、矮化分子机制及其育种潜力研究,作者成功克隆了d024的矮秆基因ZmCYP90D1,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区域的191bp变异来源于摩擦禾(MTP的亲本之一),是来自摩擦禾变异的矮秆基因。矮秆基因ZmCYP90D1的表达由上游转录因子ZmBES1/BZR1-5调控,从而影响ZmCYP90D1ZmFDXsZmNADPH的相互作用,调控茎节间油菜素内酯含量变化控制茎节间细胞的伸长,进而影响植株株高。育种潜力试验表明,与常规杂交种对照相比,适当密度下的矮秆基因杂交种与对照产量持平,而其抗倒伏能力和收获指数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玉米的野生近缘材料—大刍草和摩擦禾对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表现出很强的抗性,一直备受关注。本项目利用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摩擦禾和玉米三物种聚合体的玉米-大刍草-摩擦禾异源六倍体MTP为桥梁材料,与玉米杂交、回交,系统创制抗病、抗虫、耐逆、矮秆等重要农艺性状的MTP-玉米渐渗系新种质,为构建具有更强抗生物、非生物胁迫性和利用矮秆等新性状的玉米类作物品种提供了机遇。本研究利用MTP创制玉米矮秆新资源为矮秆玉米育种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和新资源。

797E8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周阳、已毕业博士李杨(现为绵阳师范学院教师)和硕士研究生罗林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四川农大唐祈林教授为通讯作者。感谢四川农大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双成老师提供的帮助。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1640,32272035)、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玉米创新团队(SCCXTD-2024-2)、四川省饲草育种攻关(2021YFYZ0013-3)、四川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工程(2023JDRC0117)等项目的资助。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玉米研究所新生户外素质拓展活动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