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

玉米研究所在玉米耐旱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作者:网宣部 审稿人:ymyjs 时间: 2022-04-09 点击次数:


玉米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和饲用作物,需求量逐年上升。干旱是导致玉米产量减少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因此,解析植物响应干旱的分子机制至关重要。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在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中科院二区TOP期刊,IF=5.753)在线发表了题为“ZmPP2C26Alternative Splicing Variants Negatively Regulate Drought Tolerance in Maiz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ZmPP2C26通过可变剪接并参与MAPK信号转导途径负调控玉米耐旱性的分子机制。作者对ZmPP2C26基因进行克隆时,发现其发生可变剪接产生2个转录本ZmPP2C26L/ZmPP2C26S。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筛选到ZmPP2C26的两个互作蛋白ZmMAPK3和ZmMAPK7,其中ZmPP2C26L与ZmMAPK3和ZmMAPK7均互作,而ZmPP2C26S仅与ZmMAPK3互作。体外磷酸化实验发现,ZmPP2C26L/ZmPP2C26S通过去磷酸化ZmMAPK3/7使其激酶活性降低。

图1.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ZmPP2C26L/ZmPP2C26S and ZmMAPK3/ZmMAPK7.

(A) Y2H assay. (B) GST pull-down assay. (C) BiFC assay

图2. ZmPP2C26L/ZmPP2C26S dephosphorylation ZmMAPK3/7in vitro.

此外,过表达ZmPP2C26L/ZmPP2C26S株系较野生型植株对干旱胁迫更敏感,且OE-ZmPP2C26S植株较ZmPP2C26L植株更为敏感。相反,玉米zmpp2c26突变体较野生型有更强的耐旱性。

图3. Phenotype ofzmpp2c26mutant

综上所述,本研究鉴定了一个2C型蛋白磷酸酶基因ZmPP2C26,由于可变剪接产生两个转录本,两个转录本协同作用,通过去磷酸化降低ZmMAPK3ZmMAPK7的激酶活性从而负调控植物耐旱性,为PP2C响应非生物胁迫提供了新见解。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路风中为本文第一作者,李晚忱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彭亚林为共同第一作者,付凤玲教授和于好强副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重点项目(2020YJ0353)、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SKL2021KF09)及成都市科技局重点研发项目(2021-YF05-02024-SN)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ls.2022.851531/full

 

上一篇:卢艳丽教授团队开发出预测植物蛋白质点突变功能效应的机器学习工具PPVED

下一篇:第十一届党委第二轮巡察第一巡察组进驻玉米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