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物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中心名称:

西南作物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中心主任:

荣廷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工程中心基本情况:

西南作物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于“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四川农业大学的作物学和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其中作物遗传育种学1986年首批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2年为国家重点学科,2000年作物学为一级博士授权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0年生物学为一级博士学位授予学科点,2012年博士后流动站。工程中心立足西南粮食主产区,以水稻、玉米及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以学术队伍建设为核心,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为突破口,以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为目标,以技术升级为手段,着力加强工程研究中心条件建设,坚持走跨越、特色、集成、开放、联合的道路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把工程研究中心建成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心和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工程中心围绕水稻、小麦及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基础理论、资源创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与集成和成果转化等领域,建设了西南地区作物种质资源库和育种资源创新、作物分子育种和种子产业化技术创新平台。建成了科学实验用房16000m2、温室4800m2、种质资源库300m2、高质量的试验基地3000余亩,购置设备4100万元。承担973、86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544项,科研总经费2.14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26项;在CELL、NC、PNAS、Plant Cel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708篇,其中高被引论文12篇;选育新品种97个,其中国审19个,部省级主导品种78个/次;制定颁布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和规范10项。建成了一支老中青、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团队,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获得者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何梁何利基金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7人。解决了“发展饲用作物,调整种植业结构”、“杂交水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集成创新”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产业化关键问题。通过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和印发资料等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00余万人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工程中心组织机构及运行管理机制

组织机构:

运行管理机制:

建立《管理制度》、《实验室研究人员守则》、《研究成果管理试行规定》等文件制度 。建立吸引、遴选、培养、稳定、用好人才的有效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资助体系;采用绩效考核方式,构建“让绩效得到充分肯定、公平得到适当兼顾、累计贡献得到基本认可”的人员管理机制。建立仪器设备共享制度和共享平台,建立大型精密仪器公共中心,保障仪器高效利用。

 

西南玉米技术创新中心

创新中心名称:

西南玉米技术创新中心

创新中心主任:

荣廷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创新中心基本情况

按照“整合、提升、共享”的指导思想,根据“配套完善、填平补齐,提高档次、发挥综合效能”的原则,充分利用四川农业大学多学科优势和国家“211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以解决四川及西南地区玉米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为目标任务,重点加强玉米逆境生理与栽培、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土壤与玉米营养、玉米种子工程、玉米品质分析、玉米品种利用等6个功能性实验室和1个成果推广应用研究室的建设,实现仪器设备先进、功能较为齐全、配套较为完善,试验研究手段和装备争取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建设成为西南玉米科技创新的实验平台。在理论上实现重大创新、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玉米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成为西南玉米科技的创新中心。利用项目建成的试验研究平台,充分发挥国家、部省重点学科的人才优势,增强玉米科技人才培养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西南玉米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西南玉米科技服务中心。

组织管理




 

 

技术方案